LOGO
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华为李腾:技术创新赋能媒体融合发展,华为助力打造全媒体时代ICT互联平台

时间:2022-11-09 16:28:07 来源:财讯网

2022年11月8日,由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主办的“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2022年学术年会暨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在长沙成功举办。华为中国政企媒资系统部总经理李腾受邀出席颁奖典礼,并以《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台云网融合技术发展探讨》为主题发表演讲。

【图】李腾先生 发表《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台云网融合技术发展探讨》主题演讲

全媒体时代新需求,ICT互联平台助力系统架构新升级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发展,用户迎来了全媒体时代所带来的四方面新体验:一是媒体社交化,自媒体创作让每个人都成为了媒体传播者;二是视听移动化,移动技术支持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收看收听媒体信息;三是内容多屏化,电视、电脑、手机、PAD等多个终端,都是媒体播放平台;四是极致高清化,4K/8K画面给受众带来身临其境、前所未有的感受。为顺应新时代变革,对于媒体而言,需要在制作方面、传播方面与运营模式方面,均做出新的改变。

目前绝大多数电视台的平台架构,大致分为两个域:一个是信号域(也称为制播网),另一个是文件域(也称制作网)。但是在媒体融合及超高清时代,信号域迎来的挑战在于信源多,种类多,各种流媒体信号,传统SDI制播体系也难以应对,同时SDI制播体系也难以通过云、大数据、AI等技术来提升制播效率;文件域的挑战来自在IP网络中,信号传输时延及时钟同步得不到保障,依据栏目或频道设置的制作岛、依据采、编、管、存、播等业务环节设置的网岛化结构,容易使得资源共享不足,利用率低。面对4K/8K场景下,运维困难、扩展性局限和演进性差等问题,亟需革新电视台系统架构。

云网协同,高清智能——媒体融合迈上新台阶

大数据时代,“入云”已经成为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之必备,随时随地组织内容生产已经成为智能时代媒体融合的“必选项”。针对现阶段电视台的系统架构现状,华为通过云和IP化的电视台中心基础架构,充分利用云网融合一体化的技术,对现阶段媒体融合及超高清双重趋势推动下的电视台业务进行很好的整合及支撑。在此背景下,可有效降低系统扩展难度,实现简化网络和快速扩展的要求;以云平台为底座,整合各制作岛、专题栏目等系统的ICT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按需分配;既可保证向UHD 4K演进,又可以兼顾媒体融合的需求。

针对总控、演播室、转播车、播出等各类制播网场景,为解决信号与清晰度问题,华为投入大量研发精力开发了IP架构视音频矩阵,其主要存在四大优势:一是高质量制播,遵循多种标准格式,可实现视频流净切换,配套PTP实现精准时钟同步;二是高可靠制播,超20年的核心通信设备,具备芯片级、设备级、网络级的三级高可靠保障,符合媒资行业ST2022-7标准要求;三是极简制播,设备支持GE/10GE/25GE/40GE/50GE/100GE全系列接口,可实现全系列视频码流任意接入,实现可视化运维;四是开放生态,支持与多厂商媒资控制器的灵活集成对接。此外,作为传统IP设备提供商,积极与视频行业标准组织、产业联盟以及主流广电厂商开放合作。

在北京冬奥会期间,通过云网边端协同、超高清、全IP化等系列新技术的加持,实现了赛场画面的超高清采编播存(采集、编辑、播出、存储)一体化、全IP、前后场协同的制播体系。赛事期间超高清IP信号采集,可将公共信号收录素材、记者外拍上载素材及前方成品节目实时回传至台内云技术平台,支持超高清节目直播;移动化云剪辑可通过手机APP、笔记本web剪辑,远程云归档支持边缘节点(IBC节点)与台内中心平台部署高性能专线,完成近线归档;人工智能场记可基于场景模板识别、OCR识别、转场识别、人脸识别等智能算法,结合赛事知识图谱通过融合推理,自动输出智能场记信息,同步到CMG媒体云冬奥赛事转播平台,用于系统内容库检索、非线性剪辑以及赛事素材归档。

迈入全媒体、融合媒体时代,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高新视频等新技术正在网络传播领域不断带来新价值。在传媒领域,新闻机器人、虚拟偶像、图像识别等人工智能应用屡见不鲜,更将持续变革媒体组织背后的生产流程、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未来,华为将以“生态协同”发展的方式,与伙伴一起创新发展,共同助力电影电视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在网络设施建设、云服务和AI场景应用方面推广技术解决方案,帮助媒体客户完成从渠道到业务的全面融合,让新技术赋能融合媒体,共建数字中国。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