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就民众关切的地震热点,全睿娴院士答媒体问

时间:2022-09-22 13:57:31 来源:榕城网

9月5日12时52分发生在中国四川泸定县的6.8级地震灾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些专家学者凭借专业知识和掌握的经验,从不同层面对地震成因、未来走向等进行了解读,以期解开民众心中的一系列“悬念”。

中国地震研究学者、地震新学说建立者、世界生产力科学院院士全睿娴,在回答众多媒体采访时表示,大家都知道地震预测预报是世界性难题,很多未解之谜有待科学研究去进一步的探索与印证。我们不否认不少地震研究工作者付出的努力,但针对一些现象和事实,以及网上一些专家的“一家之言”,我觉得很值得商榷。

问:有人认为,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对我国四川地区影响较大。随着板块间不断碰撞和挤压,致使青藏高原向东移动,不断挤压四川盆地,导致四川地震较为频繁,间歇性地震不断。对此您怎么看待?

全睿娴:可以肯定的说,板块运动不是地震的成因。业界存在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等,比较流行的是板块构造学说。其实,这只是地震发生发展过程中一种外在表现形态。地震归纳总结有两大因素:一是外在因素,主要表现为天体引力,重心不稳、重力不平衡;二是内在因素,主要表现为地球的自转公转运动,地心吸引力。

在重心不稳重力不平衡或天体引力与地心吸引力不平衡时,地球通过自转公转运动来实现新的平衡,地球内部物质会加速运动形成巨大的撞击力或冲击力,引起地壳尤其是重心不稳重力不平衡的薄弱区域发生晃动或振动而引发地震。

断裂带、地震带的形成也不是因为板块移动互相碰撞或挤压形成的,都是因为重心不稳重力不平衡的原因而形成的,大家看一看地球的地形地貌图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因此,说板块运动导致四川地震频发,我认为是对地球运动、地形地貌、地质情况、地球自转公转、天体引力等观察不全面、不细致,认知探索不到位的原因所导致的。对地球及天体运动等规律,人类知之甚少,我们不要迷信所谓的权威,应该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不断进步,不断突破。

问:四川的页岩油页岩气资源极为丰富,对于四川发生地震的原因,网上甚至有传言可能跟开采页岩气有关。您是如何认为的?

全睿娴:我关注到了,有一些专家认为探勘和开采页岩气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地震风险,我个人认为,确实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关系,但并非引发地震的主要原因。主要与四川的地形地貌有关,页岩油页岩气等的过度开发只是一根导火索而已。

地球运行与汽车行驶相似,同样需要石油和天然气等物质的润滑、减压、防冲撞、防摩擦,保温、隔热等调节;需要固体物质作为支架,支撑整个地球平衡平稳地运行。通过回顾总结世界页岩气页岩油开采史及其惯用的开采方法不难看到,因为页岩油页岩气的过度开发利用从而导致山火、天气异常,继而引发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等。

在世界范围内,一些利益集团为了短期和局部利益最大化,不惜以破坏地球为代价,以达到企业自身的期望值,给地球的生态平衡埋下了灾难性的隐患,从而导致近年来全球性的种种灾难频频发生。这个问题类似“皇帝的新装”。很多人心照不宣却避而不谈,更别说主动去呼吁和制止这种可怕的破坏地球的行为。

问 :有专家认为,沪定6.8级地震是一次预期的预震,其余的小地震也是小预震,共同构成了预震震群。鲜水河地震区没有发生主震,所以未来仍有可能发生系列强震的和大震,但该区域下次发生8级以上地震起码要在50年以后。依照您的研究和分析,会是这样的情况吗?

全睿娴:我认为,以上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有违地球运行的规律。关于鲜水河断裂带的相关介绍已经很多,我不多作赘言。

我研究发现,地震的孕育及发生过程极其复杂,具有动态、运动、变化和发展等规律,要对破坏性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及地震影响的预测,是一个异常复杂的问题。因此说,沪定下次发生8级以上地震起码要在50年以后,这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问:我们知道,您研究地震预测科学多年,不少案例见证了您的预测成果,为相关部门提供了信息支撑与决策依据。您在地震研究中探索到哪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路径?

全睿娴:从1999年开始,我为了寻找地震的前兆现象除了看有关地震的资料,还看了不少侦探电视剧和小说,希望从中得到启发,像侦探家一样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寻找一切的可能。从天空的云彩变幻、春夏秋冬的气候,地形地貌,高山流水,河流、湖泊、大海的异常变化,到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重大事故的关注和记录;从南到北,从中国乃至世界各国,收集到大量相关信息,这为我寻找地震前兆现象和规律提供了依据。

天空中的云彩尽管变化无穷,但蕴含着自身的规律和特征。比如,云出现的时机、方向、形状、厚度、流动速度等,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地球的运行规律,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科学分析总结其中的规律,综合各类观察监测、大数据信息等,在实践中不断印证,才能在地震预测方面开辟新路径,实现新突破。

问:下一步,您的地震研究科学有怎样的规划和愿景?

全睿娴:地震预测预报涉及综合交叉学科,需要整合利用气象科技、天文、卫星监测、大数据分析、网络技术等,才能进一步提高地震预测的精确度。地震预测是一项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公益性事业,单靠一个人或一个专业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我在研究中发现,许多地震预测,因受到监测点及缺乏气象卫星数据等影响,无法做到时时跟踪及数据汇总分析,导致难以锁定准确的震中位置。因此,特别需要国家层面的主动作为和大力支持,包括加强顶层设计和出台新的促进科学发展尤其是自然科学发展的政策,整合各科合适的人才成立地震预测攻关小组,保障地震预测研究攻关工作能早日走上正确的轨道,为地震的正确预测预报、破解世界性的难题,提供最基础的保障。

总而言之:地震预测,任重道远,防震减灾,时不我待。我衷心希望能把所学的知识和一切研究成果,服务于国家的防灾减灾事业。希望和更多的专家学者、同道中人一起努力,打破定势思维模式,跳出传统理论陷阱,真正惊醒地震不可预测的梦话,早日攻克地震预测这一世界性的难题。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热文推荐